苏州的异地商会组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资本主义萌牙的最早发源地和工商业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苏州早在明清时期就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客商,会馆遍布市、县各地。会馆最初的作用是“联乡语,叙乡情”,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会馆逐步成为商人们存货、居住和议事的重要场所。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明清两代苏州的会馆达60余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州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众多外来投资企业日益增多,异地商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会组织形式开始出现。异地商会一般是指在两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地域为缘组建而成的商会组织。继1996年8月全市第一家异地商会组织——吴江闽南商会成立之后,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有异地商会25家,其中市属异地商会10家。
苏州异地商会的快速发展与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的“亲商、富商、安商”理念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各部门通过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筑巢引凤,吸引了大批外地企业到苏投资创业,他们建商会的心情迫切、热情高涨。为了促进苏州与外地的经贸合作和人才交流,推动苏州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过市工商联和市民政部门的积极努力,200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争取到了开展在苏异地商会登记管理的试点工作。2008年5月,市民政局与市工商联联合出台了《关于规范在苏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苏州市工商联是在苏异地商会的业务主管单位,这标志着我市异地商会组织组建的瓶颈已经被打破。2008年6月19日,我市第一家获准登记的异地商会——苏州市重庆商会成立,先期成立的苏州市温州企业协会、苏州市湖南企业协会也随之更名为苏州市温州商会和苏州市湖南商会。在之后的短短一年多里,南安商会、福建商会、安徽商会、江西商会、潮汕商会、山东商会等异地商会组织相继成立。
异地商会作为苏州和外地经济互动与发展的桥梁,在沟通政企,内联内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一、发挥促进发展的平台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福建晋江为主的40多名闽南客商就来到盛泽投资创业,后来队伍不断壮大,涌现了一大批商贾精英。1996年,他们成立了全市首家异地商会,2005年会员自筹资金近800万元建起商会会馆。目前在盛泽及周边地区集聚的闽商有8000多人,他们兴办纺织门市部近500家、生产企业70多家,已经成为吴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苏州温州商会成立三年来,已拥有会员500多家,行业涉及房地产、电器制造、医药器械、陶瓷装饰、物流、眼镜、服饰等。苏州市重庆商会成立一年多来,130多家会员企业实现了抱团发展,已签约包括肉类加工、休闲度假在内的6个项目,累计投资6.3亿元。
二、发挥沟通信息的桥梁作用
目前大多异地商会都办起了自己的刊物, 6家商会建立了网站,宣传商会工作,展示企业家的风采。商会及时掌握信息,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向会员发布,准确地为会员提供政府经济政策信息、市场动态信息,让更多的会员企业得到实惠,解决实际问题。
三、发挥联系两地的纽带作用
作为异地商会,在推进苏州与原籍地经贸合作方面,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推动相关产业、相关企业共享资源,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苏州市重庆商会成立后充分探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新方法,积极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平台,先后组织会员单位参加重庆市江津区、潼南县,吉林省松原市,贵州省安顺市以及陕西、云南等地与苏州的招商引资座谈会,互通信息,共同寻找商机。去年7月,该商会与重庆市垫江县政府联合举办“重庆(垫江)——苏州”招商推介会,两地100多家企业参加,当场签约了总投资5.1亿元的4个项目。苏州市安徽商会会员企业在苏创业的同时,不忘家乡发展。商会先后六次组织会员企业赴安徽各地考察,通过牵线搭桥回皖投资建设项目16个,投资额超8亿元。
四、发挥履行社会责任的组织作用
我市异地商会在服务会员、促进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会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光彩事业,在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慈善捐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四川大地震、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袭击等重大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我市的异地商会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动和组织会员进行捐款捐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今年举行的苏州市企业家与绵竹产业合作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温州商会的三家会员企业与对方达成了6.2亿元的投资意向,充分展现了在苏异地企业家情系灾区、无私援建的情怀。
五、发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引导作用
异地商会作为会员企业的“娘”家,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不少异地商会成立了法律服务中心,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各类经济纠纷和民事案件。常熟市安徽商会成立两年多来,根据商会自身特点,积极发挥维权服务作用。通过反复实践,摸索出了一条通过遵循“沟通—协调—法律咨询—双方调解”方式进行调解的工作之路,让大部分经济纠纷、劳资纠纷、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双方当事人缓解矛盾,从对立到对话,从强硬态度到相互理解,从而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商会接待来访人员300多人,成功调解各种纠纷150多起,其中为会员维权调解20多起,为在常安徽民工调解各种纠纷70多起,(包括交通事故30多起,工伤事故30多起);提供法律援助40多起,接待咨询100多起。
六、发挥和谐关系的促进作用
各异地商会成立后,积极打造会员企业内部的和谐、商会会员之间的和谐以及商会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营造良好的、宽松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去年底,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苏州市温州商会率先向全体会员企业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大家携手抗危机,坚决不裁员,化危机为动力,变创新为行动,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继续温州商会之后,其他在苏的异地商会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对员工、对社会作出了庄重承诺。今年春节前夕,苏州市重庆商会免费承办了留苏四川灾区农民工团年饭,使50多位留苏的四川灾区民工在苏州过了一个充满浓浓乡情的难忘的年。当前,在苏的异地商会还纷纷开展了筹建会馆或商会大厦的探索,从强化硬件环境建设入手,努力提高服务会员的能力。